這其實是一本萌系工具書!也就是類似萌元素字典的存在!(無誤)作者名字位置寫上傻呼嚕同萌,而不是慣常的傻呼嚕同盟,除了要應本書的主題外,也許還有一定程度的怨念:一本介紹萌的書一定要寫萌元素,而且就要盡量集齊所有的萌元素並詳細解說!而本書結果用了2/3篇幅來介紹各種萌元素。
 
  不過這並不代表其餘1/3的篇幅沒有可看性,否則就真的是字典一本,雖則作者似乎也希望各位看完本書後會當字典一樣拿出來間中翻翻而在書頁邊弄了些像字典的標籤。作者在本書開始用了六章的篇幅,以(我們這些ACG圈內人眼中)簡單易懂的方式解釋由可愛到御宅族到萌的演變,不過高舉岡田斗司夫和士郎正宗的說話來支持自己的理據又似乎也太專了些,雖然他們的價值觀有一定合理性,但非ACG圈內人(甚至比較年輕的一輩)不要說理解,甚至聞所未聞,十分影響本書的影響力,有攪不清目標受眾的感覺。(該不會是老Otaku不懂用所謂新新人類一代的例子來解說萌為何物吧?)
 
  本書用了兩章的篇幅(萌的金錢遊戲‧表之章和裡之章)解釋萌對ACG甚至出版業界的影響,說實的偶有一半是衝著這話題來看本書,算是做到精而不難懂、濫而不乏味的境界,雖然篇幅不算多但拿握的還算準確,尤其是裡之章說的現實金錢世界的話題、像發債集資、股價表現、股票指數甚至基金的發展和興衰,表述的簡單易懂,數據貴精不貴多,表現出廿一世紀初的業界剪影,但由於本書定位問題,支持作者論據足夠有餘但稍欠深入,閱畢後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最後有點心底話想說,就是作者也好,Otaking崗田斗司夫也好,好似有點懷念上世紀七八十年代SF Otaku的美好時光,似乎對萌的消費熱潮不以為然,雖然一窩蜂去搞萌系產品有點不健康,但某程度只是商人逐利行為跟消費者"需求"互動的結果,也跟客觀社會經濟環境等變遷有關,但無事不可萌的泡沫化並不可怕!Otaku也許有"標奇立異'的傾向,但就像每個領域都有最Hardcore的一小群成員,處於金字塔的頂端一樣,也一定有一群"沒那麼宅"的人在其後(而且更不一定是追隨者),甚至有一堆只是單純"消費者"存在,這是讓業界"產業升級"和多元化的動力,正如Otaku或許"愛"夠深而愛買手辦,但當推出了"工業化生產"的1/6、1/8的人物Figure甚至小型可動Figure後就能讓更多人參與這一領域,同理Gunpla越來越容易"砌"之餘還有MIA和Gundam FIX等完成品系列,即使這些人不一定會"向上流動"越玩越精,但能確實把市的"餅"做大。其實萌泡沫真的在某一天爆破了又有何所懼?回想起上世界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超級機械人泡沫、80年代的真實型機械人泡沫、90年初的OVA泡沫、90年初末由EVA帶起的艱澀動畫泡沫,我們不就是一直在泡沫爆破的歷史中走過來的嗎?而且這些元素在泡沫爆破後依然在我們身邊,這不過是"產能過剩"的正常調整而已!
 
  也許因本書的完書時間比較早的關係(2007年1月發售),再加上最近一直在寫Vocaloid的話題,總覺得作者和岡田斗司夫也太悲觀了點,萌並沒有殺死Otaku,也許連"傳統"的SF Otaku也沒殺死,他們依然存活,只是動漫Otaku的人數和領域因萌風潮而大大擴充而已(正如鐵道宅和軍事宅依然存在一樣),而且Otaku那"永不滿足的向上心和表現慾"依然存在,只是因社會和科技的轉變而改變了表現方式,就算不算同人誌或同人遊戲,NicoNico動畫和差不多同時發展的Vocaloid初音盛世不就是上世紀80年代SF Otaku的範式轉移了嗎?一個人在NicoNico上發表了歌曲引起了一群人注意繼而購買軟體加入制作進而影響更多人,甚至有人為歌曲配上PV和制作第三方軟體,這種發展不是似曾相識嗎?不就是跟上世紀80年代一堆SF Otaku加入了業界制作動畫很相似嗎?分別也許是商人們還未找到把其推向大眾的商業模式(重點)而已!但最少世嘉把初音遊戲化是走出了第一步。
 
購買地點:香港書展
價格:港幣107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職業量地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