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項認清全球化的實驗!在中國早已成為世界工廠的今天,能夠一年內不買中國製造的產品嗎?相信香港人連想也沒想過,因為隨時連能否生存也成疑問......"幸好"美國的主糧不需要從中國輸入,讓這項偉大的實驗能夠開始(笑)
  事源2004年的聖誕節,身為財經專欄作家、兩名小孩的母親的作者在收拾聖誕派對中孩子們收到的禮物時"突然發現”大部份都是中國製造,便興起試試一年不買中國製造產品的念頭,並跟丈夫商量後決定2005年1月1日開始實行。
  美國從世界進口了兩兆兩千億美元的商品,其中中國約佔中間的15%,跟美國的消費者總支出九兆兩千億美元相比跟本不算甚麼,那麼不買中國製造的商品應該也沒甚麼大不了吧?答案卻是驚人的!不單要找非中國製造商品很艱難,有時連肯付錢也未必買得到!像蠟燭就是跑了五六間雜貨店、在角落裡鋪滿灰塵的一盒也是中國製造,打印機的碳粉盒也是,即使裡面的碳粉是日本製,但碳粉盒才身卻只有中國製的。作者也嘗到金錢上的代價:不能買十美元的童鞋和數十美元的太陽眼鏡、只好買六十美元的童鞋和一百五十美元的太陽鏡、家裡有老鼠出沒時卻發現活捉式捕鼠器都是中國製的,最後只好買彈簧或捕鼠器、也買到過盒子寫美國製造但內裡卻寫中國製造的臺燈,更不用說給孩子買玩具的磨難......
  作者也覺得自己已經很好運,在那一年內電視機等大型電器沒有壞掉,而且還為自己開了後門:禮物不問國籍、香港澳門跟台灣製造的不算是中國製造,甚至小兒子拿零用錢買的也不算數!不過即使如此還是過得非常不便......
  閱畢本書,除了驚訝於中國對一個普通美國家庭有如此巨大影響力之外,更吃驚的是美國人為何如此需要中國製造的商品!因為單單一個聖誕節的禮物預算就高達六百八十美元(這也是美國家庭聖誕檔期的平均購得花費,這不是本人能想像的金額)!如果沒有便宜的東西可買的話不是花更多就是買得比較少,以作者的經驗看來兩個都不是好結局......另一件驚奇的事情是美國人攪不懂甚麼叫"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算不算中國的一部份看來連中情局自己也攪不清......
  事實証明有空多到書店走走是會有收獲的!本書已是今年第三本一買下來就非要日以繼夜非要看完不可的好書!之前兩本是自願被吃的豬--100個讓人想破頭的哲學問題影響當代世界的50件事,雖然拋下看了一半的大國崛起不太好,但也許是出於對美國經濟面貌的好奇,這幾天開始埋頭苦讀跟大國掘起一起買的葛林斯潘--我們的新世界,也許很快就能看完寫書評了^^(本來想寫的Gundam00回顧就再順延一下好了XD)
 
購買地點:三聯書店
價格:港幣107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職業量地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