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寫書評了!尤其是科普書的。這是因為能察出一本好的科普書一點不容易,而能像本書一樣生活化的就更加難!這也是偶寫這本書書評的原因。
 
  說起科普書,很多人第一時間想起史蒂芬‧霍金,因為他的書十分有名,而且由這麼出色的天文物理學家去寫一本普通人能讀憧的科普書十分難得,但天文學宇宙學甚麼的始終平易近人極有限,這也不是霍金能扭轉的.....但本書就不同了,本書的命題雖然有恐龍這種只會在博物館見得到的存在,但作者卻以他們的幸存子孫--鳥類中我們日常也能見到甚至吃到的雞來當引子,這就把恐龍大大的拉近我們了!
 
  雖然本書的原本理念可能只是推廣骨頭標本的相關科普教育,但為了提升孩子們的興趣才選恐龍作話題,但恐龍標本並不是一個普通大學教授能染指的(書中題到發掘整理一具完整的三角龍標本到可供展覽要花25萬美元),退而求其次只好打鳥類--恐龍的進化形態的主意。本書也花了不少篇幅,配以大量可愛的漫畫,把鳥類由恐龍進化而來的証據、屬於解剖學的高深學問一步步的披露出來,還有骨骼標本的制作過程,最後還有鳥類之間的分別:會飛的(像麻雀)、不會太飛的(如雞)、跟本不會飛的(如紅鶴)、會跑的(如鴕鳥)甚至會游泳潛水的(如企鵝)都有介紹,當然不會缺少平民化的鳥類骨骼的人手捷徑--吃炸雞!不過這不太適合香港,因為香港賣烤雞的地方少,而且多數只有上脾和下脾,頂多再加上雞翼,其他部份多數用來做其他菜(像雞柳),更不用說雞的頭尾會被去掉!而香港人吃白切雞也多數會斬開成小塊,就在偶覺得書中的經驗沒參考價值時突然想起一種香港地道美食--燒乳鴿!如果是原隻的燒乳鴿再小心點吃應該就能組裝出一套原整的鳥類骨骼標本!如果看完本書覺得做標本有趣的人請務必試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職業量地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